向火车上的售货员取经,你店里业绩也许能提高一倍

2019-09-10

在一列绿皮火车上,我心悦诚服地掏出100元钱买了两盒眼贴。这100元可以看作产品费、打赏费、拜师费。三项费用加一起才100元,再划算不过。

绿皮火车上的售货员,大家可能都接触过,甚至买过他们的产品。他们能说会道,介绍起产品来就像在念顺口溜,风趣幽默,而且每一句话都不多余,能瞬间吸引你的注意,说到你的心坎里,深深地打动你。你不要小看他们,仅是卖这些几十元钱一件的物品,他们每人的日均销售额就能达到6000元。这些人怎么这么厉害?我以前将其归功于他们天生的性格。

直到看到了那位卖眼贴的售货员递给我的眼贴宣传纸,我才恍然大悟:性格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专业性。

因为工作的关系,我浅涉心理学。别人拿起产品宣传纸,看的是产品介绍,而我拿起产品宣传纸,习惯性地会去琢磨它的心理依据、背后逻辑,看它为什么能影响人?凭什么能影响人?

这张宣传纸看似不起眼,我却从中看到了拥有多年实战经验的销售员、资深的心理学专家参与编写的影子。因为它的内容背后都有心理依据,而且逻辑的指向性极强。很明显,这些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了的,留下来的都像一根根鞭子,一鞭一鞭能抽到你心坎的那种。不痛不痒的内容一点也没有。并且我还发现,宣传纸上的内容跟销售员嘴里说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,连顺序都没有改变,也就是说,这张宣传纸上包含了完整的销售流程。

我觉得这很有用,于是偷偷拍了下来。

现在摘出上面的文字,分析一下。

该眼贴主要针对各种的近视、弱视、假性近视、用眼过度。今天现场来感受贴过之后的效果(让客户先体验),睡眠不好来一帖,眼睛酸痛来一帖,眼袋严重来一帖,假性近视来一帖,白内障、青光眼来一贴,用眼过度来一帖。

这是宣传纸上的第一段文字。红色部分是我做的注释,不属原文(下同)。

任何一场销售活动,都会涉及开场。开场最重要的是留给客户一个好印象。根据心理学理论,你在对方心里的印象取决于初次见面的前三秒钟印象。所以对销售人员来说,开场白尤其重要。

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一段开场白。

首先用最简洁的话说明这个眼贴是治什么的,直击痛点。想象一下,患有近视、弱视、假性近视,并深受其困扰的人,看到这一句时,会不会想多看两眼。

你想看了,马上就告诉你,可以先体验,并承诺绿色无刺激,功效明显。体验是为了让你相信它的功效,承诺是为了打消你心里的顾虑,毕竟火车上的人都是出门在外,不可能轻易去试用的。

接着连续用了六个“来一帖”来告诉你这个药的适用症状。小学语文老师教过我们,排比句的作用是以声夺人,以势夺人。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。

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售货员一边背着这段文字,一边把产品发给周围人体验,那是一个多么幽默活泼的场景。你对他们充满了好感,不会因为他们在向你推销产品而本能抗拒。你放下了防备,他们的产品理念就伴随着这份幽默,强势入驻你的大脑。

电子产品的介入,在未来的3-5年将是眼疾爆发之年!(时间吓人)


预计2020年我国近视将达到7亿,其中有5000万人高度近视,有2000万人将失明。(数量吓人)


得了近视不可怕,可怕的是度数飞速提高,今年100度,八年之后就可能升至800度。(过程吓人)

今天您不护眼,未来您就可能成为这2000万分之一,关爱眼睛从今天开始,关爱家人和自己的眼睛义不容缓。(与你相关)

这一段是产品的大背景介绍。每一个行业,每一个产品,有市场的前提是有需求,有需求的前提是有问题存在。有问题存在,人就会感觉不舒服,而这种不舒服人们给它取了个生动形象的名字:痛点。

这段一共四句话,句句是痛点。为了让你痛得真实,句中列满了数字。心理学上,数字天然地具有说服力。为了让你痛得害怕,甚至不惜用谬误的逻辑来夸大痛点。比如今年100度,8年之后就是800度,这明显是小概率事件。总之,不管了,反正他那一说,你这就一听。你已经被痛点转移了注意力,所以你不会去查证数据的真实性,也不会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。于是,对方怎么说,你就怎么信。

眼睛不是突然变坏的,它有一个病变过程,当你的眼睛出现疲劳、干涉、红血丝、眼胀、眼白、黄斑、眼睛看东西重影、眼前老是有蚊虫飞动.....(初期症状,包含的人越多越好)的感觉,一定要重视这些现象,这是在警告你,你的眼睛很受伤!你应该拯救你脆弱的眼睛了。

既然你已经信了,那么接下来就告诉你,你的病症是怎么得来的。告诉你初期症状有哪些,比如有没有眼疲劳、干涉、红血丝、眼胀......这里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逻辑误导。我们要知道,初期症状是眼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。即是说,得眼病之前确实会有这些初期症状,但不代表有了这些初期症状就会得眼病,比如熬夜也会导致这些症状的。不过,你在情感上已经信任他,所以你在理性上很难发现这个逻辑误导。

那就跟着他的逻辑引导走吧。所有人都在自我找症状,大部分人会发现自己有这些初期症状,想到前面讲过的痛点,一下子觉得自己快要得病了。怎么办?用眼贴啊,对症下药。接下来告诉你眼贴的成分。

丹参、冰片、珍珠粉、薄荷脑、龙眼肉、密蒙花、夏枯草、当归、野菊花、维生素

一看成分,只识其字,不识其性。售货员说成分都是绿色无刺激的。那一定很管用吧!你一眼晃过。

如果你有:飞蚊症、老花眼、青光眼、白内障、角膜炎、结膜炎、沙眼、近视(病名)(针对知道自己具体病名的人)


如果你有:迎风流泪、眼睛干涩、发痒、肿胀、疼痛(症状)(针对不知道自己具体病名,但有这些症状的人)


如果你是:手机电脑族、司机从业者、中老年人群、眼病变患者、青少年人群(人群全覆盖)

售货员把这三长串名词一口气说出来,你会不会为他拍手叫好。当然,与此同时你也被他用一张巨网网住了。细心一点你会发现,第一句的对象范围还只限于有眼病的人,第二句的对象范围就扩展到了有症状但可能根本没眼病的人,而第三句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几乎所有人。试问,现在有多少人不玩手机电脑?中老年和青少年人群合起来是多大人群?

看到没有,消费人群一下子就扩大了。

产品介绍到这:开场白、背景、痛点、成分、消费人群,该说的已经说了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。

最后,最重要的来了——成交!

前面的都是铺垫,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到来。

成交的内容没有写在宣传纸上,但是我用手机录了下来。

这样好的产品你们猜要多少钱?穿插前面的成分、病名....巴拉巴拉......


这样好的产品你们猜要多少钱?穿插前面的成分、病名....巴拉巴拉....


这样好的产品你们猜要多少钱?穿插前面的成分、病名....巴拉巴拉.....

(反复三次)

只要199元, 这个价格全国统一,你可以在天猫京东(权威背书)查到。我们不多赚一分钱,完全让利消费者....巴拉巴拉......


只要199元, 这个价格全国统一,你可以在天猫京东(权威背书)查到。我们不多赚一分钱,完全让利消费者....巴拉巴拉......


只要199元, 这个价格全国统一,你可以在天猫京东(权威背书)查到。我们不多赚一分钱,完全让利消费者....巴拉巴拉......

(反复三次)

该产品在天猫京东上的价格是199元,今天我们只卖100元。

   

该产品在天猫京东上的价格是199元,今天我们只卖100元。

   

该产品在天猫京东上的价格是199元,今天我们只卖100元。   

(反复三次)  

如果你现在立即下单,我们给出更大优惠。100元买一送一。只限现在。

(无比坚定)

看到这了,你有掏钱包的冲动了吗

可以看到,成交流程相当的漂亮。流程每有一步进展,成交的套子就紧一圈。直到最后报完价,客户已经被完全俘获。哪还有听完报价后就失联的道理。你逐步抛出底价,已经吊足了客户胃口,客户胃口足了,自然选择成交。客户说我再考虑考虑,那是你还没吊足他的胃口,他就反过来吊你的胃口,如此你就把主动权拱手让出了。

这就是火车销售员的一整套销售流程。

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:

1、说不到客户心坎的话,都是废话。

2、销售不能仅靠说,还要掌握客户心理。

3、不打无准备的仗。把产品介绍做成规范的流程,再记熟、记熟、记得滚瓜烂熟!

古人说,一行有一行的规矩,今人说,一行有一行的套路。意思其实是一样的。不管是规矩,还是套路,都是专业的代名词。

火车售货员在自己的业务上表现得相当的专业,他们是一群专业、尽职、敬业、勤劳的人。他们卖的产品质量也很不错。上次买的那个眼贴,我现在还记得牌子,并且有向朋友推荐。